‘’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不骂人的人。骂人就是有道德观念的意思,因为在骂人的时候,至少在骂人者自己总觉得那人有该骂的地方。何者该骂,何者不该骂,这个抉择的标准,是极道德的。所以根本不骂人,大可不必。骂人是一种发泄感情的方法,尤其是那一种怨怒的感情。想骂人的时候而不骂,时常在身体上弄出毛病,所以想骂人时,骂骂何妨?‘’可以说是相当有意思了,越发吸引读者看下去。只是骂人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和技术。
有舍才有得,心宽路才宽。学会舍得,懂得宽心,说起来容易,其实真的要做到一点不容易。这本书从事业、人生、家庭三个方面进行阐释,教会人们自省自在,引导人们身心善美,并启发人们在成长与成功的过程中把握住自己,修持善缘,激励奋进,最终成就圆满的人生。只要学会舍得,只要懂得宽心,我们的心就会如一面明镜,就会如一片海洋,可以洞察一切,可以包罗万象。
简单的文字,简短的篇幅,缓缓的叙述,一个个小故事,用最纯朴的语言道出了父母与子女的爱。亲情,永远是最无私无求无欲的付出。我们欠父母的也许这辈子都没法偿还,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趁还不是太晚....
生命有限,知识无限,本书将古今中外的知识精粹熔于一炉。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体,书中内容都是常识性的文化知识。读了这本书,学习到了很多文化常识,丰富了知识储备,提升了文化修养,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
这是一本低年龄小朋友对艺术的启蒙书。谜一样的蒙娜丽莎、让人哀叹的梵高、令人沉思的《思想者》……现在,一个个风趣的小故事,一个个珍贵的知识点,一个个海阔天空的经典延伸,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将全面而透彻地告诉你那神秘而令人神往的艺术世界。
伊索寓言是小时候可能的书,现在给孩子讲。里面有很多故事都关于动物,小朋友会有兴趣,但其实里面的道理,小的时候并不是很理解,必须等到长大后才能懂。每个故事都短小精炼,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描写后展示一个浅显易懂又发人深思的道理。
前几天我读了龙应台的著名《人生三书》之一的《孩子你慢慢来》,原本我书架上就有这本书,是我小学语文老师推荐的。但我只是翻过,并没有做过分析,那时也没有看出来有什么特别的。应学校的要求,我重新精读了一遍,才发现其中的不同凡响之处。
从孩子的出生开始,作者龙应台的生活就被孩子包围,她给孩子洗澡、喂饭、换衣服、带他们认识这个世界、读故事书给他们听。龙应台如此的忙碌,可是从她的文字中就能看得出来她非常享受这段时光。妈妈每天晚上都给安安念故事,但她会有选择地念,一些暴力血腥的故事书一律不要。因为“在他往后成长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丑恶事,没有必要从两岁就开始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人的快乐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贵!”人间的罪恶是一定会接触到的,但是既然童年如此美好,那么,就晚一点见识这些事,又有何不可?
现在中国的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说白了其实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就让孩子早早地进入早教班。以至于现在的幼儿园提早变成了小学,孩子们要上美术、音乐、体育、算术,还有英文……过早学会识字的孩子便在入学后坐在教室里发呆,因为他们都已经学过了。而其他没学过的小伙伴们却叽叽喳喳兴奋地发现知识的世界,“那种快乐,确实像一个瞎子突然看见了世界,用张开的眼睛。或许幼稚园里不教认字是对的,急什么呢?童年那么短,那么珍贵。”
我认为这句话特别的有道理。我的童年很快乐,正是因为我的父母没有给我安排过多的补习班,有的只是兴趣班罢了。每当看到被补习班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小朋友,我都有一种怜悯与庆幸。怜悯他们的辛苦,庆幸我有两个睿智的家长。我不怎么崇拜那些提早学知识的同学们,知识的时间先后和一去不复返的童年,孰轻孰重,相信大家肯定能分清先后。这也正是我们的班主任一再强调的。
朱自清为人真诚、淳朴,一身正气,他的文字也如同他本人一样率真、凛冽。他的散文大多记录自己的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之间的人伦之情,也多描写优美动人的自然景物。他的论文,抒发对时事的看法,抨击黑暗现实。他的字字句句都是剖开自己的灵魂和读者交流,每每读他的文章都会感觉一个活生生的人站在对面说话,或轻声细语,或义愤填膺。读者总会感觉,读完朱自清的文章,也就能了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正是因为他的率真。